每个城市都有一个老百姓喜爱的菜市场,如果它破产了怎么办?
一边是城市核心“菜篮子”熙熙攘攘,供需两旺;一边是承载“菜篮子”的农贸城濒临破产!
怎么让“破产”不破生活?法官审案如何创造“重生”奇迹?《今日说法》专访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剖析法与治理之道。
2021年1月15日清晨七点多,寒潮刚刚过去,初升的太阳带来了温暖。在贵州省安顺市,一个蔬菜批发市场的人们,已经忙碌了两个多小时。
小虎一家是本地人,小虎的爸爸在16岁就开始干蔬菜批发,家里的店面就叫“小虎蔬菜批发”,将来父亲准备把这份家业交给儿子继续管理。
刘先生的店面,就在小虎家的隔壁。他娶了安顺的姑娘,在安顺成家立业,现在安顺市区中几家大超市的蔬菜都是他家供货的。
在水果批发区,记者遇到了一位小朋友。这家店,是孩子妈妈带着一家人在经营,她是嫁到安顺来的媳妇儿。她说,在这个市场做水果批发,让她养活了自己一家人,还照顾了亲戚家的生活。现在,有8个亲戚都在她这里干。
顺成公司濒临破产
百姓“菜篮子”工程岌岌可危
安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贵州省省会贵阳市90公里。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止到2018年,常驻人口有235.31万人。而这个隶属于安顺顺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的市场,就是安顺两百多万市民的“菜篮子”。
因为地理位置的便利,这里也是周边城市的蔬菜批发地。可看上去如此繁荣的安顺农贸城,却面临着破产关门的困境。一旦这个市场破产,无疑会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
黔中大市场项目,位于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200亩,投资方也是安顺顺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
几年里,工人们已经完成了山体爆破、场地平整、场地围护、场内石油输油管线强化以及交易大厅主体建筑和周边道路等工程建设。之后,因投资方顺成公司经营不善,建设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工。
工人的工资不能拖欠,在给付工人800万工资后,为解决6000余万元工程款和违约金的问题,四建公司向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顺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破产重整的申请。
顺成公司是2013年成立的,共计开发过两个大项目:一个是菜篮子工程安顺市农贸城的一、二、三期,另一个便是已经停工的黔中大市场。公司破产,和第二个项目开发失败直接相关。目前,顺成公司负债共计600多笔,总金额1.6亿多元。
案件就这样到了法院,安顺中院民庭负责人专门考察并介绍了顺成市场开发的相关情况。根据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谢晖介绍,顺成市场开发分为三期:第一期是大棚;第二期是大棚后面一排一排的商铺,大概有98亩;第三期正在建设,大约有40亩土地。
顺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的安顺农贸城投入使用以后,其生产经营一直不错。但因为公司开发另外一个项目——黔中大市场,安顺农贸城的收入被投入到黔中大市场。后来由于资金链断裂,公司生产经营就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破产重整
顺成公司恢复造血功能
人们习惯把个人或者公司因负债停止经营叫作破产。
法律上的破产,是指债务人因不能偿债或者资不抵债时,由债权人或债务人诉请法院宣告破产并依破产程序偿还债务的一种法律制度。狭义的破产制度仅指破产清算制度,广义的破产制度还包括重整与和解制度。
主审该案的法官说,对于这个市场来讲,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将会给它带来截然不同的命运。
据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杨虹介绍,破产清算是指法院对现有的资产状态进行拍卖、评估。评估、拍卖,如果流拍的话,可能就会以物抵债。
面对1.6亿的债权,如果以物抵债,后果是不敢想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法院可能根本无法结案;另一方面,如果采取这种方式,市场就会完全处于一个瘫痪状态。
最大债权人四建公司的诉求是安顺公司破产重整,那么安顺公司是否符合破产重整的条件?债权人的诉求能否达成一致意见?为此,法院组织了债权人和债务人,大约30几人参加的听证会。
债权人的构成,主要包括工程款的债权、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普通债权,比如买卖合同的、租赁合同、借款合同。
第一次听证会,债权人的意见居然是一致的——顺成公司不能破产清算,应该走破产重组的路子。
相比债权人的诉求,还有一批人的权益保障,是法官关心的问题之一,这批人就是市场里的购房户。
做农产品批发,其实是一些蔬菜的买卖,是靠辛勤劳动来维持生计的,很难攒一点钱。在市场里面购买一些商铺,这个商铺就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这让法官感到很心酸。
第二次听证会,主要参与的成员是顺成市场二期工程的购房户,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他们之前购买了二期工程的摊位,因顺成公司濒临破产拿不出办证费用,水电没有到位而无法完成验收等原因,产权证就没办下来。
为此,已经有相关的诉讼案起诉到了法院。其实,不仅仅是业主,租赁摊位经营的摊主们也在关注着案件的进展。
听证会的意见中,大部分购房户也希望市场能经营下去。为什么债权人和利益相关人都如此看好这个市场的经营呢?濒临破产的顺成公司到底有没有重整的价值呢?为解答这些疑惑,法官们专门去了一趟顺成市场。
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杨虹说,市场一进门位置的规划图,深深触动了他们。
法官发现,市场其实还是在正常经营的。安顺很大部分蔬菜产品的批发都是从这个市场销售出去的,这更加坚定了法院要将市场重整下去的信心。
合议庭法官说,市场不能倒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稳定。
据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谢晖介绍,董家庄村的村民总共有280多户、1300多人,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生活来源都是安顺农贸城。他们了解到,顺成农贸市场坐落于董家庄村,市场的一期土地当初是向农民租赁的,现在董家庄村所有人都要依靠这个农贸市场生存。
董家庄村的一部分劳动力在农贸市场做员工,一种是做商铺,另一种是租赁户。农贸市场繁荣了以后,农贸市场的商户可能要到周边去租房子住。第三部分的收入,便是在农贸市场周边经营餐饮业、服务业。
这个市场,不仅仅是董家庄村民的生计来源,也是周边村子村民生活的来源,如果市场关停,这会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的隐患。
分析各种情况,2019年7月30日,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裁定受理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安顺市顺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指定由贵州巨人律师事务所担任安顺市顺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管理人。
邱律师是法院指定的管理人团队的负责人。破产管理人是指破产案件中,在法院的指挥和监督之下全面接管破产财产并负责对其进行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的专门机构。从担任团队负责人起,邱律师驻扎在这个农贸市场已经1年多了,他觉得自己更像是在干职业经理人的工作。
据邱律师介绍,进入市场以后,整个公司有两三年没有任何收入,属于一个极度“缺血”的状态。经过评估,顺成公司应当要继续经营下去,而继续经营下去的条件是把市场的经营管理权拿回来,把它缺血的状态变成能造血的状态。
顺成市场管理权的接管,也是个令人头疼的历史遗留问题。
几年前,经过当地政府协调,顺成公司因为无力经营和管理市场,已经把市场的管理交给了董家庄村民组成的一家公司。因为顺成公司管理混乱,后来这家公司没有向顺成公司上交任何管理费。所以,法院指定了管理人后,当务之急是收回市场的经营管理权交由破产管理人继续经营管理。
管理权交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是要和村民解释清楚管理权移交有利于公司将来的重整和发展,二是也要和有顾虑的经营户解释清楚,不会存在两家都收租赁费管理费的情况。
邱律师说,他们开展了破冰行动。
在法院政府的多次沟通协调下,之前的公司把经营管理权平稳地移交给管理人,由管理人对整个债务人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经营。
一年后,顺成公司恢复了造血功能。
府院联动
市场回归往日繁荣
接管一年多,市场经营稳定,顺成公司的账面上有了盈余——近200万现金,主要来源是市场的管理费、停车费等。可要先使顺成公司起死回生,还得有资金杠杆,以两个项目来撬动推进顺成企业的重整:三期工程要重启以备出售;二期租房户的停办的房产证要开始办理,继续出租和扩充商户。但仅仅靠法院,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
接下来,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了破产案件的府院联动机制。
据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蒋浩介绍,府院联动机制,一般应用在破产的案件的审理中,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政府有一个联动协调的平台和机制,通过这个平台和机制,让政府对应的职能部门和人民法院对案件共同进行研判,让债权人、债务人、或所涉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都能最大程度的得以实现。
府院联动机制,简言之是指法院解决法律层面的问题,政府解决政府层面的问题。有了府院联动,就能解决施工的续建问题,也能解决市场稳定和继续经营的问题,还能解决涉及的利益关系人商户和失地农民的一个生存的问题。
很快,政府就成立了工作专班。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张荣就是工作专班成员,他负责解决市场二期工程的扫尾善后工作。
之前,顺成二期市场的1-5号楼因没有资金不通水电,无法交付使用,业主和租户都很着急。
为此,专班积极协调了区里面的一些平台公司,积极筹措了近300万,将扫尾的水电工程做完,后及时交付给商铺业主。这不仅稳定了大家的信心,还促进了市场的经营。
专班还向省商务厅积极争取了500万的资金,改善市场硬件和经营环境,这些靠顺成公司或者商户自己是无法解决的。张局长用自己掌握的数字,说明了市场经营状况的改善。
提起破产,大家总觉得是个不好的概念。但是通过法院和政府共同做出的大量工作,市场进入破产重整以后,反而增加了170多户商户。市场并没有因为破产重整受到影响,现在市场的经营秩序是非常良好的。
此外,二期购房户最关心的产权证办理问题也即将得到了解决,目前具备办证条件的资料已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交。
就在一切都在顺利推进时,2020年初,全国遭遇了疫情。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杨虹和管理人团队的大年初一,过的是相当沉重。
当时,疫情之下,商户们大多都想关门了。
据市场的商户介绍,当时他们很担心,怕自己担当不起损失,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是白手起家。后来政府来到这里了解情况之后,找到了他们,请他们务必保持营业,因为他们销售的是农产品,毕竟民以食为天。
春节期间,保证市民们菜篮子供应的市场不能关门,可蔬菜的安全畅通运输又怎么解决?市场需要的控消杀物资怎么办?主审法官也好,管理人也好,都没有应对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干。
市场必须运行和安全运行,为此,法院、政府工作专班和破产管理人尽了全力。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产业园区社会事务管理服务局杨勇局长说,这个市场是民生工程,不能乱,要确保它“合理、有序、规范”地运作。根据这六个字,他们设定了相应的方针。
杨勇介绍说,当时已经实行封闭化管理,如果没有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引导,货物都运不进来。于是,由政府来协调并每天统计第二天要进的品种、数量、车次等信息。同时,政府还做了物资上的储备,把酒精、测温仪全部用上。为了应对口罩紧缺的问题,政府还通过省商务厅协调了700个口罩,全部分发给商户。
法院、政府工作专班、破产管理人各尽其责,商户们也有了经营下去的信心。就这样,“菜篮子”工程安顺市场保证了疫情之下春节期间的正常供应。在完成自救的同时,破产管理人还组织商户们向一线的抗疫人员捐献了爱心。
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蒋浩院长介绍,法院裁定顺成公司破产重整以来,在法院、政府、管理人、商户的多方努力下,市场经营繁荣有序,此时必须引进新的投资,才能给顺成公司重生的希望。
安顺中院运用市场化手段,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可因为疫情影响,公开的招募没有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安顺市西秀区管委会政府决定,由政府的公投公司出资收购该市场。
贵州省高院民二庭罗朝国庭长介绍说,在贵州破产案件案件量不大,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审案工作,但是破产案件在营造良好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销环境方面有特殊意义。破产案件往往都是涉众的案件,涉及众多的债权人,也涉及很多民生,涉及稳定。所以办理一个破产案件,可以保一方平安。
面对突发的疫情压力,全国法院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用司法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呢?记者来到最高人民法院,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
两会专访
记者:疫情期间全国法院是怎样发挥司法保障的功能,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 刘贵祥: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法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完善服务“六保”“六稳”的这些司法措施,充分发挥司法的职能作用,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疏困解难。比如及时制定相应的司法指导文件,把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的惠企惠民政策,在司法文件里面得到充分的体现,确保在审理执行的时候,能够使国家的这些惠民惠企政策切实地落地落实。
另外,通过指导文件,主要是给各级法院及时地正确地审理涉疫情的这类纠纷提供相应的法律指引,这是从政策层面上。另一方面,坚持把非诉这种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调解优先,在疫情背景下通过调解,促使各方当事人坐下来进行和解,通过和解,解决纠纷,使大家能够共担风险,共渡难关。
还有一点,就是在司法过程中充分地运用了像破产重整、破产和解这样的制度工具,使一些资金链出现断裂,一时出现债务危机,但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的企业能够渡过危机,能够获得新生。要充分利用新颁布的《民法典》一系列的具体的制度设计,一些《民法典》中规定的情势变更,不可抗力等合同方面的重要制度,平衡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
记者:刘专委,下一步全国的法院系统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之下,将怎样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呢?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 刘贵祥:一是要深化司法改革,推进民事诉讼繁简分流的改革试点工作,实行案件的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提高司法效率,进一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我国巨大的制度优势,促进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源头化解,让司法更便利人民群众,更贴近人民群众。第二个方面是要构建产权保护的长效司法机制,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对企业产权的保护力度,妥善化解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纠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致力于加强司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第三个方面,就是要继续发挥破产重整这种审判功能,进一步完善善意文明执行机制,完善执行和破产程序的衔接机制,运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使企业走出困境,依法保护债权人、债务人、投资人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第四方面,就是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统一民商事的裁判尺度,稳定社会的合理预期,公平、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撒贝宁:
过去的2020年,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破产保护机制和“破产重整、和解”挽救濒危企业的功能,全面保护债权人、债务人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积极发挥府院协调机制作用,维护了具有拯救价值的困境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为企业进一步重整再生打下良好基础。
在未来,各级人民法院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将继续提供更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